方志敏干部学院logo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学术研究 >>【学术研究】奖旗和红旗勋章

【学术研究】奖旗和红旗勋章

来源:方志敏干部学院 发布时间:2025-02-18 浏览次数:214

回溯党的历史,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红色政权内就建立了奖旗和红旗勋章荣誉表彰制度。奖旗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为嘉奖英勇奋斗的工农红军部队而设立的,而红旗勋章所嘉奖是为苏维埃政权英勇奋斗并作出突出贡献的红军指战员而设立。

1931年11月7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瑞金召开,会上共嘉奖了10支英勇的红军部队,而且每一面奖旗上面都针对这支部队的特点授予了荣誉称号,以示褒奖,其中:红三军团的称号是“坚决奋斗”、红一军的称号是“奋勇决胜”、红二军的称号是“勇敢作战”、红三军的称号是“牺牲决胜”、红四军的称号是“英勇冲锋”、红六军的称号是“奋勇杀敌”、红七军的称号是“转战千里”、红十军的称号是“艰苦奋斗”、红十二军的称号是“沉着杀敌”、红十六军的称号是“坚强苦战”。每一个称号都体现了这支部队的战斗经历,彰显了这支部队的精神特质。


红旗勋章是我党我军历史上颁发的第一枚勋章,也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最高荣誉勋章。11月8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致信方志敏:“方志敏同志: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授你勋章一枚,并授红十军全体战士奖旗一面,以嘉奖为苏维埃政权而艰苦奋斗的英雄战士。”同期获奖者包括毛泽东、朱德、彭德怀等8人。由于战事紧张,联络不便,再加上方志敏工作繁忙,所以未能参会。直到1933年3月、时隔16个月后,方志敏才收到中央政府的信和红旗勋章。

1933年3月,为了适应苏区改名后的新形势新任务,落实共产国际和中共中央关于扩大革命战争,粉碎国民党大举进攻,驱逐帝国主义出中国的指示精神,讨论并制定新的工作决议,闽浙赣省第二次工农兵代表大会于18日至23日在横峰葛源隆重召开。这是继1931年11月赣东北省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之后召开的又一次会议。苏区各县群众代表还送来锦旗等慰劳品,会场气氛热烈,时常响起雷鸣般的掌声,或高呼口号、鸣放鞭炮,盛况空前的大会反映苏区的兴盛景象。会上,方志敏作了《闽浙赣省苏维埃政府工作报告》,并选举他继任闽浙赣省苏维埃政府主席。以毛泽东为主席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给闽浙赣省第二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发来贺电,派出中央苏区代表参观团、中央红军参观团前来参加大会。

3月23日,也就是闽浙赣省第二次工农兵代表大会的最后一天,举行了闭幕式及授勋仪式。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委派刘畴西带来了中央政府授予方志敏的红旗勋章和红十军的奖旗。刘畴西在会上宣读了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致方志敏的信,并将红旗勋章佩戴在方志敏胸前。

受到表彰后的苏区领导人方志敏十分激动。他在“致答词”这样说道:“同志们!闽浙赣苏区90万工农群众在共产党领导之下,坚决不动摇的斗争,结果推翻了豪绅地主资产阶级的国民党政权,建立了自己的政权——苏维埃政权,创造了很大一片的苏区。这一苏区在全国苏维埃运动史上有很重要的地位,目前已成为全国六大苏区之一,而且已成为粉碎敌人大举进攻,争取更大胜利,以至全国胜利的一个有力的苏区。这一苏区的创造,很明显的是由于全省工农群众与全体红色战士艰苦奋斗与共产党坚强正确的领导,尤其是自1931年中央苏维埃政府成立后有力的领导结果。全国苏维埃第一次代表大会授给我的勋章,不仅是奖励我个人,而且是奖励全省工农群众与红色战士的光荣斗争。我接受勋章以后,更加坚决地在中央政府领导之下,与帝国主义国民党及一切反革命派作坚决的斗争,在目前我更要尽我个人所有的力量,努力工作,尤其是对这次大会决议要特别尽力执行,并号召广大工农群众一致武装起来,粉碎敌人的大举进攻,为建立苏维埃的新中国而斗争到底!”

红十军奖旗和红旗勋章的授予,既是对红十军这支骁勇善战、敢于牺牲的劲旅的极大鼓舞和肯定,更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对方志敏及方志敏领导下的闽浙赣苏区政治、经济、文化、苏维埃建设等各项工作的高度赞扬,这些战火中诞生的最高荣誉,为党和国家功勋荣誉表彰体系的建立注入了鲜明的红色基因。(作者汪雪平系江西方志敏干部学院教研处处长、万来英系江西方志敏干部学院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