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志敏干部学院logo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工作动态 >>“用好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方志敏干部学院组织开展“重走红军路”活动

“用好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方志敏干部学院组织开展“重走红军路”活动

来源:方志敏干部学院 发布时间:2021-08-30 浏览次数:1003

为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精神和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精神,进一步提高和培养课题组成员的课程开发能力,8月27日,学院第三党支部党员及部分教职工,共同开展以“用好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为主题的“重走红军路”活动。党员同志们沿着方志敏和北上抗日先遣队的足迹,脱鞋卷裤,跋山涉水,重走港头——浆源——桂湖——暖水这条红军路,重温北上抗日先遣队的那段悲壮的历史。学院副院长程小波,学院纪委书记林国平参加活动。


沿途相关介绍

港头,位于德兴市龙头山乡桂湖村,是化婺德苏区的一个中心大村庄,北上抗日先遣队从浆源越过港头岭转移到这里,然后从这里越过劁猪岭在程家湾集合并胜利突出重围。


浆源,位于德兴市龙头山乡陈坊村,一个方圆只有6华里的小盆地,中间有一条浆源溪,四周崇山环绕,村庄就落在浆源溪的两旁,有50余户人家。1935年1月17日,方志敏在大源接到刘畴西率领的主力红军之后,敌人已经完成以怀玉山为圆心,半径15华里的包围圈。先遣队决定从这里向金竹坑封锁线进行突围。

桂湖,位于德兴市龙头山乡桂湖村所在地,国民党的区公所、乡公所都设在桂湖,这里有一座千年古桥——会源桥,所谓会源,即浆源、西坑河、大源的三条溪流会合处,这一带,当年都属于白区。在这里,我们寻访到了村里的80多岁刘幼安老人,听她讲述1935年2月,她父亲刘金炳在大茅山用南瓜巧救北上抗日先遣队红军伤员的故事。

暖水,是化婺德县委所在地,又是葛源至华埠红色贸易线路的必经之地。1934年11月底,方志敏率领的北上抗日先遣队红十军团机关和红二十师进军皖南,途径暖水时,命令无线电队通讯班战士,把暖水敌人的电话线剪掉。龟缩在碉堡内的几个国民党小卒,不敢开一枪,放一炮,眼睁睁地看着长龙般的红二十师战士从碉堡下通过。 

最后,全体党员、教职工来到龙头山革命烈士纪念馆聆听程樟柱讲解。程樟柱,男,汉族,1942年11月生,江西省德兴市龙头山革命烈士纪念馆义务讲解员。“出了房间门,下两级台阶,前行20步左拐走35步,再上四级台阶,就到了纪念馆大门。”双目失明的程樟柱每天要走上几遍,这一走就是51年!51年如一日坚守“一辈子讲述烈士精神”的承诺,以实际行动传承和弘扬方志敏等烈士的高尚情操和革命气节,成为当之无愧的“红色精神”传承人。